研修中心
国研中心陈道富:中国市场ESG的重点和难点
来源:中国基金业协会
作者:
2021-06-03

  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日前举办的“2020年度中国责任投资论坛”上,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作了主题演讲,从学术视角阐述了“中国市场ESG的重点和难点”。

  他表示,最大难点,或者说所有难点的根源,是对ESG理念的认知、重视和资源投入不足,特别是在董事会和组织方面的资源投入足。

  以下为演讲全文:

  一、ESG理念正被广泛认可,ESG投资发展迅速

  (一)对ESG的理解

  ESG关注企业在环境、社会、治理方面的绩效,是对企业更全面的绩效评价,不单纯关注财务绩效,是具有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。

  ESG的发展已有一段历史,与国际上提出来的经济可持续发展、包容性发展等概念一脉相承。投资界一直在讲的责任投资,要求投资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,也有ESG的意思。我国近些年提出的新发展理念,高质量增长,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注点已经不仅仅只是经济增长,还包括社会、环境等方面,更加重视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,关注共同成长。这种关切,其实跟ESG的理念也是一致的。相对而言,ESG理念更强调系统、全面、定量可比,是一种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,从企业视角,对环境、社会、治理这三个维度进行全面刻画的一套评价标准和投资理念。

  ESG投资理念可以归纳成一句话:站在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角度,约束微观企业的现实行为。ESG理念体现了对整个人类的关怀,包括环境的可持续性,社会的和谐,企业相关的所有利益相关方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能共同成长,当然也关注企业内部不同主体之间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治理结构。在这样一个全面的视角下来约束或者评价微观企业,最后又落脚于微观企业的行为。

  使用ESG指标评价企业时,具有几个特点。

  一是ESG理念带有奢侈品的特征。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,我们可能更关注的是经济增长,是规模、速度等,更关注经济的财务性指标;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层次越来越高,环境问题、社会问题和公司财务效率和长期可持续性等问题就会被逐步被关注。因此ESG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、或者说中国进入了高质量增长的阶段以后,才凸显出ESG的重要性。在国际市场中,ESG也是这样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,发达国家比一些发展中国家或者欠发达国家更加关注ESG投资理念,是由于ESG具有奢侈品的投资特点。

  二是ESG投资具有“0”“1”状态的台阶效应。类似于我们投资界比较熟悉的流动性风险,或者更简单的例子,是类似于飞机起飞和降落的安全性特征。飞机安全起飞和降落,与平稳优秀的起飞降落,不太影响最终结果,但安全与不安全的却是致命的。ESG投资中同样涉及这样的问题,如环保问题、社会纠纷问题、公司治理中股东管理等问题,发生与没有发生,差别巨大,一般与非常优秀有一定区别,但在一般和优秀中更细的区分,其最终绩效区别并不显著。这是一种非连续的台阶特征,发生与不发生的状态区分重要,不同状态下的量的区分没有那么重要性。

  三是ESG投资重视多元标准下的非财务绩效,既有工具性的最优化决策,也有目标排序的政治性选择。财务绩效有一致的标准,即追求财务回报的最大化,或者说风险成本的最小化和收益的最大化,将各种投入产出统一用货币计价,因而比较标准化。但ESG投资关注的领域非常全面,涉及各种环境事件、社会责任等不同层面的问题,不仅量纲不统一,还存在不同的评价标准,甚至是有争议的评价标准,有很多指标是没有严格对错和好坏标准的,大量依环境而定的不确定性。比如,股东、债权人、高管、员工、上下游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,什么才是最优,有现金分工的公司就是好的公司吗,公司发展战略清晰就一定好吗,等等。因此,ESG投资在多元整合过程中,不但可能会与以财务指标衡量的标准产生冲突,不同标准间也存在冲突,甚至可能并不存在确定的标准。或者说,ESG指标的选择,大量并不是科学不科学的最优决策问题,而是如何更好的将当前大家关注的目标合理排序的政治选择问题。这需要结合时代特征,对我们关注的、鼓励的行为,做出倾向性的选择,会带有一定主观偏好性特征。

  (二)ESG投资发展迅速,前景广阔

  全球推广ESG投资已有一段时间,新冠疫情后,全球投资者对ESG及可持续投资理念的认同度和关注度更加高涨,全球ESG投资出现了快速增长。根据晨星统计,2020年1-7月,全球以ESG为投资主题的ETF类产品共流入资金388亿美元,比2019年同期增长2.13倍,已高于2019年全年267亿美元的水平。全球ESG ETF类产品已达393只,总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。从国内来看,据粗略统计,2019年国内共有95只关注ESG的公募基金,规模约为485亿元,当前共有100只以ESG为主题的基金,可供投资的规模达1000亿元,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。BBH和ETF.COM的联合调查报告显示,2019年全球ETF市场规模6.3万亿,年均增长32%,其中以ESG为主题的ETF资产规模仅为580亿美元,占比不到1%。但接近74%的全球投资者计划在今后1年增大对ESG ETF的配置,而在未来5年,19%的投资者预计ESG ETF在其投资组合中的比重将达到21-50%。可以看到,全球投资者对ESG理念越来越关注,他们开始快速提高ESG投资在投资组合中的比重。

  二、中国市场ESG发展的难点

  在推广ESG理念和进行ESG评价时,会面临诸多困难。

  第一,最大难点,或者说所有难点的根源,是对ESG理念的认知、重视和资源投入不足,特别是在董事会和组织方面的资源投入足。从现有上市公司公布的ESG报告来看,大部分只披露了ESG相关的管理政策,但执行方法和具体举措披露较少,反映执行效果的数据更少。这反映出企业对ESG的重视和认知还主要停留在政策层面,将认知转变为行动,把政策变成具体举措、并关注实际效果还有一段路要走,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。

  第二,ESG的信息披露不充分,数据质量特别是定量化的数据可比性较差。ESG投资及评价高度依赖于ESG信息披露,而信息披露与重视程度高度关联。现有数据信息不足,特别是缺乏定量及可比性。目前,A股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比例低于30%。85%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发布了2019年ESG报告,总体来说大公司发布报告的比重较高,这为ESG评价提供了基础,但对开展有质量的ESG评价要求仍有较大差距。最新发布的《香港联交所2019年ESG实施回顾》报告对内地的中证100指数企业ESG回顾中指出,由于没有统一、规范、详细的披露指引,企业需要寻找多种外部指引指导报告披露;披露标准不一,造成报告的信息披露质量差异较大,定量指标的覆盖率低。彭博研究报告显示,A股上市公司在ESG信息披露方面的平均得分只有25.9分,日本为30.8,美国为33.7,欧洲达到49.6,接近于满分。因此,我国应加强推动ESG信息披露。

  第三,我国对ESG评价的专业整合能力还不能满足市场需要,不同行业和地区间数据的可比性、相对重要性的判定(权重选择)、整合方法的科学性不足。目前,国内已经出现ESG评级评价服务,但大部分受制于数据和专业整合能力的缺陷,更关注信息披露的质量,更多采用定性指标或高度依赖于专家评分,定量、可靠、客观的数据比重较少。此外,为了获得ESG数据信息,现有评价将多种来源的数据源进行整合,造成数据采用标准不一、持续性不足,指标相对分散,破坏了ESG的内在统一性。另外,ESG本身就有偏重于多元标准的非财务指标,对专业整合能力要求很高,数据来源不一的问题会加大整合难度。例如,在上市公司治理有效性方面,一些非财务性指标区分度不高,依旧着重于披露质量或是否具有相关政策,无法对其具体举措和实施效果进行有效衡量。特别是,如何使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的数据可比,如何为不同指标赋值以突出不同指标的重要性,如何将不同指标整合起来使其保持内在一致性、科学性等方面,还与实现ESG投资诉求有相当差距。

  第四,ESG在投资中实际应用方面的难点。从ESG理念到投资实践过程中,会存在国际上通行的困难。一是涉及到财务和非财务指标。投资者追求的是财务回报,非财务指标最终要通过影响财务指标来影响其投资业绩,所以如何平衡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,就成了非常重要的问题。二是股东、社会和全人类视角之间的差异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是以股东的视角来看待企业,追求股东回报。但ESG视角是将公司看做通道与节点,要实现社会和环境责任,是从全人类的视角,追求环境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性。总之,不同主体的诉求和偏好会有不同的倾向性,必然相互之间会有偏差。因此,在ESG投资中,机构投资者往往希望获得细项指标,可以按照自身的投资偏好对细项指标赋予权重或进行取舍,而不是一个综合性的整体评价结果。三是短期回报和中长期绩效之间的差异。ESG表现好的公司,中长期会带来比较好的投资回报,即重视社会责任、重视与自然和谐的公司,是有长期发展战略、有使命感的,是能够抵住一些短期诱惑的,能坚守原则与价值;长期来看,这类公司是具有长期价值的,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好回报。但是,这种回报在短期内可能无法实现,造成短期回报和长期绩效之间的不平衡。四是公开信息和内部信息之间的矛盾。投资行为应该是基于公开信息的分析和判断,但现有ESG投资的信息披露不足,需要挖掘其他来源的数据。这个过程中,会有一些信息是内部评估信息,还没有被社会广泛认知。从投资的规范性来讲,存在公开信息和内部信息之间的矛盾,需要做好平衡。

  第五,是如何形成良性循环,这也是中国发展ESG投资的症结。践行ESG投资,不仅仅只是为了投资,是希望在投资过程中引入ESG理念和评价标准,来推动整个社会更加关注ESG绩效,而不仅仅是经济财务绩效,进而推动整个社会能够转入高质量的发展,实现更全面的、可持续的、包容性的发展。这就需要从投资到企业,推动多方践行ESG理念,形成良性循环。这个过程任重而道远。

  三、中国市场ESG未来发展的重点

  第一,ESG投资是关注可持续发展,关注企业、社会以及整个人类的可持续,但它也要保证自身的可持续。这意味着ESG指标要融入到企业,与企业的自身成长、与社会的观念转变共融。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,只有将ESG投资融入到经济、社会和自然的循环中,才使得ESG理念和投资自身也具有可持续性,形成良性循环。

  第二,要将ESG外部性实现内化。不可持续性,与外部性息息相关。股东、企业、社会、以及全人类的利益不一致,实际上是外部性的问题。激励相容的出路是外部性的内部化过程。如何将外部性内化,就需要严格环保、社会责任管理,提高执法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规范性,提高全国执法标准的一致性,使ESG成本能够被企业所内化,改变企业行为,形成良性循环。

  第三,就ESG评价体系而言,要通过ESG的评价、ESG投资理念的推广,促进上市公司扩大ESG信息披露范围,推动相关部门出台可操作的ESG信息披露指引细则,增加可比性的量化指标披露规范,为ESG信息评价和整合提供数据基础。

  第四,实现技术数据库的搭建、标准化和共享。在推动ESG评价的过程中,确实要利用多方数据,但现有数据库比较分散、标准不一致,因此需要搭建基础设施,搭建具有共性的基础库,实现标准化和共享化,只有这样,才能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专业性、个性化的ESG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。例如,环境指标中的排水、排气的标准,应该有全国统一的数据,可将第三方机构、各个省市的数据融入进来,使得数据可比、标准一致。

  第五,要发展专业中介机构,完善中国的ESG评级体系和指数编制。ESG涉及面广、数据信息整合复杂、专业性要求高,依靠单个投资机构的难度很大。我国ESG发展处于起步阶段,提供ESG专业化的服务机构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,专注于某一个领域的专业机构能够快速发展,使ESG投资与评价有可靠的第三方数据和中介服务,形成完善的中国ESG评价体系。

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经历三年多的努力,形成了ESG评价的基本框架,今年的研究重点是数据库的建设,面临了很多困难,包括数据的处理、指标的编制等专业上和技术上的问题,这也是市场中面临的共性问题。我们引入了第三方机构来完善、搭建必要的数据库,形成我们认为是科学的、相对有效的ESG评价标准体系。

  应该来说,ESG必定会促进中国企业更好的关注环境、社会和公司治理,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,使得微观关注和宏观上的新发展理念、高质量发展能够更好的契合。在投资领域,保持长期可靠、良好的投资回报是基本诉求,ESG投资可以将这种诉求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。我相信经过多方努力,我国ESG投资必然会迎来更大的发展,推动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更高层面!


阅读:723